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关于对谢姓渊源的几点认识

2023-01-19 20:25:59 643

摘要:(陕西商洛谢陈正保) 谢姓主源流目前共认的有两个,一是出自黄帝25子之12姓中的任姓,称黄帝后裔任姓谢氏;二是出自炎帝之后的申伯,称炎帝后裔姜姓谢氏,得姓始祖为申伯。 关于谢氏渊源的争议其实已经有几百年了,现在国际华人大多认同周宣王封的姜氏...

(陕西商洛谢陈正保)

谢姓主源流目前共认的有两个,一是出自黄帝25子之12姓中的任姓,称黄帝后裔任姓谢氏;二是出自炎帝之后的申伯,称炎帝后裔姜姓谢氏,得姓始祖为申伯。

关于谢氏渊源的争议其实已经有几百年了,现在国际华人大多认同周宣王封的姜氏后人南申国申伯为得姓始祖,这个确实需要再斟酌、再商榷。关于这点,我认同广东谢汉清的观点,申伯不是谢姓得姓始祖,申伯的后人也不姓谢。下面,我谈谈我对谢姓渊源的几点认识。我今天谈的谢姓渊源中不谈由几个少数民族谢姓和由别的姓氏改为谢姓的源流,我只谈主流谢姓源流问题。我们今天探讨这些问题的唯一根据只能是前人的著述,其他别无依据,我们也只能通过搜罗前人的著述,加以辨析而得出自己的认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认识不一定是历史真实,只不过历史真实已经无法确认了。我自己也没有见过和查阅过那么多的前人著述,而是通过发达的网络深耕与辨析得出的认识。

一、 黄帝后裔任姓谢氏

关于从黄帝之子12姓中的任姓又发展出10个姓中的谢姓这一点,历史上前人著述中是没有任何异议的,这个著述出自先秦时期的《世本》,后世所有著述中对此都没有异议。《世本》中确实说了谢姓在两代(夏、商)之际几乎湮灭,但这顶多说明在夏商之际谢姓没出什么人物。或者人少,没有形成什么气候,文献上没有什么记载而已,并不代表谢彻底灭绝了,否则,怎么会有周宣王迁申伯于谢,使谢人为其“庸”呢?说明到西周时,谢国还是在的,人还是有的,只是弱、小而已 。

二、 炎帝之后姜姓谢氏

1、申伯不可能是谢姓得姓始祖

后人尊奉申伯为得姓始祖,历史根据是周宣王将原来古谢国的谢邑增封给周宣王舅舅申伯;文献出处是出自唐时期的《元和姓篡》;被确定《元和姓篡》中这一说法的是宋朝苏洵、苏轼给《谢氏族谱》所作的《序》。我国为姓氏修谱,最早起于先秦,那个时候,给姓氏修谱是政府行为,主要是给王室贵族修,也就是春秋战国后期才有官修姓氏家谱。民间修姓氏家谱汉代才有萌芽,少数大家给自家修谱,唐代才开始在民间逐步传播,到宋代走向成熟和普及盛行。我们大多数姓氏的私家谱都是最早出于宋代的,我们谢氏也是一样,但我们谢氏唐代之前在官方史志中是有专门记载的,虽然记载的不多,但确实没有任何一处关于“谢姓”出自申伯的记载。但自宋以后,确切的讲自苏洵、苏轼给谢氏族谱作序之后的典籍记录“谢姓”得姓于申伯的占主导地位。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苏洵、苏轼是文学大家,是名人,出于他的笔下肯定具有分量;二是在苏洵、苏轼分量的作用下,后来的人信他,包括后来的一些名人和谢氏族人。 历史上早就有历史名家对谢姓得姓于申伯的观点提出过异议,《世本》要比《元和姓篡》早一千年左右,离历史时间点越近的著述肯定比离历史时间点越远的著述更准确。关于申伯不是谢姓得姓始祖的论证和引经据典,广东族人谢汉清已在很多文章里说的很多了,在此我就不多赘述,在网上都能找到。汉清先生是当今我们谢氏族人研究谢氏文化的专家,为我们谢氏文化费了很多心血。

说到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题外问题:申伯封于“谢”,并不是始封于谢,而是“迁”申于谢,申国在迁于谢之前就有,(根据《诗经.崧高》记载,周宣王送申伯饯于郿,郿就是今天的眉县,当时周王室西边的申国,称西申,是商末叔齐后代的封地;申伯是叔齐亲大哥伯夷的后代。也有说在南阳本来就有南申国,是伯夷后代的封地,也就是申伯迁谢之前的地方)离谢国不远。河南南阳那个时候有“申”“吕”“谢”三国,相互离的比较近。将谢给申伯,实际上是增加申伯的封地和人口,把申的都城迁到谢地,以此来加强申伯的势力,加强周王朝对楚国的防犯。

为什么把“谢”增加给了申伯,而没有把“吕”给申伯呢?查一下历史就明白,“申”和“吕”是同宗同源。关于这些,就不多论述了,只要在网上查查“申氏源流”“谢氏源流”“吕氏源流”并相互比较印证一下就清楚了。

2、谢姓与申伯及其申国可能存在的关系

(1)谢国自从任姓分离出来封为谢国就应该是在今天的河南南阳这一带,称古谢国。周宣王迁申伯与谢时派召伯虎(召伯虎是个将领,当时正在淮河上游征战,离南阳比较近)先去占了谢邑土地,征服了谢邑的人,使谢人成为“庸”,即:奴隶,这说明当时谢邑有地、有人。由于人家要占领咱们的土地,掠夺我们的人口,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就有被迫离开故土的人,这是我认为的谢人第一次迁移(第一次政治事件迁移)。这些人迁移后以故土“谢”为姓。他们会迁往哪里呢?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又不是官府强迁,而是被迫逃离,所以,极大的可能姓就是逃往南阳周边的地方。我认为离南阳古谢国不远(约50公里)的南阳南边的唐河谢邑极有可能就是当时主要的一个逃离落脚点。最近几十年,河南南阳谢邑与河南唐河谢邑争谢氏发祥地和谢氏正统的问题,我看就不要再争下去了,唐河应该是申伯迁谢时我们谢人第一次饱受失国之痛被迫逃离家园的一个主要聚集地,也应该是发祥地,也是谢氏正统

(2)申国(准确的讲叫:南申国)被楚国灭了以后(借邓伐申),楚国只是占了南申国的土地,并没有把南申国完全消灭,而是把申国的申人和谢人迁到当时属于楚国离南申国(南阳)不远的信阳,变成了楚国的附属国。古时候不是仇敌性质,只是土地人口征伐性质的占领,一般都不灭其宗庙。河南信阳后来被称为谢申之地,就应该是由此而来。迁到信阳的申国由于在南申国的东面,所以被称为“东申”。而且,信阳直至今日还有谢申之称,说明从南申到东申,谢族谢人始终存在,并且应该是与申族申人共存的。

楚灭南申后,逃离的申伯后人以国为姓“申”,这就是现在申姓族人记载的申姓由来,网上查“申氏渊源”。

而我们原来居住在南申国被申奴役的谢人,在楚灭南申后,逃离出来的人应该是以谢为姓。这一点是我和谢汉清先生认识上略有差异的地方。楚灭南申后,从申国逃离的人并不是都以国为姓姓申,而应该是申伯家族的后人姓申,原来谢国的人姓谢。当然也不排除会有原来谢国的人在逃离后跟着姓申的,但不太可能会有申伯的后世族人逃离后姓谢,因为申是贵族,是奴隶主,我们谢是仆人,是奴隶,哪有可能奴隶主贵族跟奴隶仆人姓的?只有可能仆人奴隶跟奴隶主姓。楚灭南申是我认为的我们谢姓族人 第二次 从古谢国迁移(第二次政治事件迁移)。这一次散落逃离迁移的人应该数量规模不大,因为楚国官方将谢申集中迁移安置在信阳,又给了附庸国的地位。

(3)楚国被秦所灭时,东申国毫无疑问的同时被灭。秦灭六国后,中国历史真正进入封建社会,实行郡县制,不再封国立宗,社会制度和社会构成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我认为,这次秦灭楚是我们谢氏最主要的一次族人散落式逃离性迁移(第三次政治事件迁移)。这次散落地应该在信阳周边地区,如驻马店地区、周口地区,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回到祖居地南阳。从地理相近、时代相近上推断,现在河南周口地区的陈郡谢氏(如:太康县谢塘村谢氏谢缵家族)、蔡州谢氏(如:河南驻马店地区上蔡谢县谢塘村谢氏谢良佐家族)及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散落的谢氏。

三、被后人忽视的一个主要谢氏渊源—巫谢

出自先秦时期的《山海经》所注的巫咸国最早在山西境内的夏县境内,巫咸国中10巫(10个家族)中的巫谢是姜姓炎帝部落的后裔,商朝南迁时巫谢随迁至洛阳西约40里发源于瞻诸山的谢水(谢水的称谓应该是巫谢人到这里居住以后,后人把这个谢人居住的流域叫谢水),巫人原本是从事医药巫术的,巫谢人迁居到中原腹地以后逐渐脱离医药巫术而和当地人一样从事农耕。周朝初期,为了加强对东部,特别是对商朝人的统治,周公在洛阳建东都,此处的谢人因为离东都太近,或对东都有隐患等影响,于是就被周朝官方迁到河南南阳,与南阳谢国的谢人合并了。从此,黄帝后裔“任”姓谢氏与炎帝后裔“姜”姓谢氏就共同居住南阳古谢国。所以,我们今天谢氏就不必再去纠结我们谢氏到底是出自黄帝还是出自炎帝了。更何况黄帝与炎帝本来就是同父(少典)异母(黄帝的母亲附宝,炎帝的母亲妊姒)的兄弟。古代姓氏基本上是按部落区分的,其实同一部落里的人,不见得都是一个血统的人,就比如我们谢国里的人,虽然散落离开谢国后都姓谢,但不一定都是一个父亲的后代,即:同姓不同宗。我们修谱,其实,我们心中所重视的主要是要弄清楚哪些是我们同族同宗的人。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